锻造是锻造和冲压的统称。它是利用锻压机或模具的锤、砧、冲头对毛坯施加压力,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。 。
在锻造过程中,毛坯整体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,存在大量的塑性流动;冲压过程中,毛坯主要是通过改变各零件区域的空间位置而成形,其内部不存在大距离的塑性流动。锻造主要用于加工金属零件,也可用于加工某些非金属,如工程塑料、橡胶、陶瓷毛坯、砖块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形等。
冶金工业中的锻压、拉拔等都属于塑性加工,或者说是压力加工,但锻造主要用于生产金属零件,而轧制、拉拔等主要用于生产板材、带材、管材等. 型材、线材等通用金属材料。锻造是锻造和冲压的统称,就像工贸一样,也称为工贸。
锻件主要按成形方法和变形温度分类。按成形方法,锻件可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类;按变形温度,锻造可分为热锻、冷锻、温锻和等温锻等。
热锻
热锻造是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造。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金属的塑性,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内在质量,使其不易产生裂纹。高温还可降低金属的变形抗力,减少所需锻造机械的吨位。但热锻工艺较多,工件精度差,表面不光滑,锻件容易出现氧化、脱碳和烧伤。热锻用于工件较大、较厚、材料强度高、塑性低的情况(如特厚板的滚弯、高碳钢棒材的拉拔等)。当金属(如铅、锡、锌、铜、铝等)具有足够的塑性且变形不大时(如大多数冲压工艺),或总变形较大而采用锻造工艺(如如挤压、径向锻造等)有利于金属的塑性变形,往往不采用热锻,而采用冷锻。为了在一次加热中完成尽可能多的锻造工作,热锻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大。但如果初始锻造温度过高,会导致金属晶粒长大过大而引起过热,从而降低锻件质量。当温度接近金属熔点时,会发生晶间低熔点物质的熔化和晶间氧化,导致过烧。过火的毛坯在锻造过程中容易破裂。一般采用的热锻温度为:碳钢800~1250℃;合金结构钢850~1150℃;高速钢900~1100℃;常用铝合金380~500℃;钛合金850~1000℃;黄铜700~900℃。
冷锻
它是在低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的锻造。一般来说,冷锻是指常温下的锻造,而高于常温但不超过再结晶温度的锻造称为温锻。温锻精度更高,表面更光滑,变形抗力低。
常温冷锻成形的工件形状和尺寸精度高,表面光滑,加工工序少,易于自动化生产。许多冷锻件和冷冲压件可以直接用作零件或产品,无需进行机械加工。但冷锻时,由于金属塑性低,变形时易产生裂纹,变形抗力大,需要大吨位的锻造机械。
温锻
在高于常温但不超过再结晶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的锻造称为温锻。金属经过预热,加热温度比热锻低得多。温锻精度更高,表面更光滑,变形抗力低。
等温锻造
在整个成型过程中毛坯温度保持恒定。等温锻造是充分利用某些金属在相同温度下的高塑性,或获得特定的组织和性能。等温锻造需要使模具和毛坯保持恒温,成本较高,仅用于特殊的锻造工艺,如超塑性成形。